2025年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和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JUNO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表示:“完成JUNO探测器灌注并开始运行取数,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
8月24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到的一个反应堆中微子事例示意图 来源:新华社(JUNO合作组)
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探测器有机玻璃球顶部拍摄的光电倍增管 来源:新华社(JUNO合作组)
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核心探测器为有效质量达2万吨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中心探测器),安置于地下实验大厅44米深的水池中央。直径41.1米的不锈钢网壳作为主支撑结构,承载了包括35.4米直径的有机玻璃球、两万吨液体闪烁体、两万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两万五千只3英寸光电倍增管以及前端电子学、电缆、防磁线圈和隔光板等众多关键部件。遍布探测器内壁的光电倍增管协同工作,探测中微子与液闪相互作用产生的闪烁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中心探测器内部的有机玻璃球及光电倍增管 来源:央视新闻网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中科科美强化“硬科技”企业使命担当,围绕前沿科学研究与高端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持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联合攻关,中科科美成功研制三工位阴极转移系统,打破国际垄断。目前,该设备生产的20英寸光电倍增管已用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和四川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助力我国中微子探测和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研究。
三工位阴极转移系统
来源:央视新闻网报道
中科科美承制光电倍增管的阴极靶材生产、核心部件镀膜、组件阴极激活、排气、封装系统、高精度检漏等一系列工艺的核心制备系统,面向激光陀螺谐振腔、X射线管、CT球管、中子管等生产工艺过程,研制全系列真空设备,提供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MPO专用遮光膜镀膜制备系统
中科科美始终坚守“创新真空技术、服务国家科研、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先进制造”的企业使命,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研制尖端科学仪器设备和高端制造装备,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贡献。(注:本文部分内容来源2025-08-26 新华社报道) |